2024-06-011335
联墨双修记
文 谭守彬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因汉字而发展出来的古老文学样式——对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自古以来,读书人作对联是基本功课,但“五四”运动后,西学东渐“打倒孔家店”把传统文化归为封建文化,一度时期甚至有人提出消灭汉字。传统文化的断代,导致我们这一代人多数不知如何写对联,或者对联写好了不能诉诸书法供人欣赏,只能自娱自乐。
阴差阳错,退休后的我,县诗联协会让我担任会长,多次推托无果,只能勉为其难。当选后首次发言表示:写对联我是外行,但愿为大家搞好后勤服务工作。一个偶然机会得知,中国楹联学会2024年5月将举办“联墨双修”第十一期研修班,怀着忐忑的心情试着报名参加。在荷风送馨的“五一”节日期间,我来到北京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蒋有泉、张诸清、陈联合、张力夫等诸多楹联界泰斗、名家为我们授课,短短五天时间,对联的发展历史、写作要领、方法、书法表现等多方面知识有了一个系统学习,受益匪浅。
弄墨交益友,修联拜良师。蒋有泉会长讲,对联是由两行对仗且意连的文字所组成的独立文学体裁。中国对联哲学渊源就是阴阳二元观念,《诗经》是其文化源头。自秦、汉、唐、宋、元至明、清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写对联在掌握格律基础上首先要有中国人的良心,主题要光明正大;张诸清院长讲,自孟昶“新年纳采庆、嘉节号长春”第一联诞生以来的1000多年,对联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楹联社团不断扩大,各级会员达200多万人。载体多样,社会功能多样,理论研究成果可喜可贺,弘扬楹联文化成为政府行为,中宣部提出“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楹联习俗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他还对儒学思想源头——周公进行了详细介绍,向我们赠送了《周公与中国国学》一书;对联要加上纸墨等其他载体才能形成楹联,而楹联书法多以大字书写为主,书体主要书写以气象正大的隶书、楷书、行书为佳,书法技能技巧、大字的用笔、用墨方法乃至如何折纸等细节,张力夫、吴赤农、张晓丰等老师无微不至地进行示范;让人感动的是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在现场精彩点评每位学员作业并书写赠送了作品。当代军旅著名诗人书法家,曾在总参测绘部队工作过的陈联合老师也向学员赠送《陈联合诗书北斗颂》;现实生活里嵌字联、贺寿联应用广泛,也很考作联人的功夫,陈联合老师用了半天时间专门讲解,特别强调嵌字联要切人切事,符合联意,字数不宜多等方面,围绕正偏13格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张力夫老师把自己多年撰联所悟的看家本领“资料整合、炼意聚焦、结构框架、遣词造句、复盘清单、破茧成蝶”的六大写作套路无私地传授给全体学员,还亲率学员赴颐和园现场点评讲解园内经典对联,让大家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新的认知和飞跃。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每天早上9点授课,中午吃饭加休息仅一个小时,下午1点继续上课至6点,甚至到晚上7点。台上讲,台下问,互动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泰斗们没有架子,学生不论是“小白”还是“潜水”高手都不耻下问,直到弄懂为止。同桌的“白富美”争分夺秒临习篆书,企业家舍下真金白银不赚,多次参加培训让我惊叹!这样的学习强度和学风是我四十年工作所参加过的省、市、县无数培训班的第一次。北京的同学放下“京爷”的架子,用私家车早接晚送,无微不至关心外省同学,更让我们感动。我也学有所得,大胆留下“联墨双修”培训得句五言小诗存照。
楹联平仄美,解惑授徒真。
炼字寻章句,蛟龙笔有神。
联墨双修,修的不是技而是道,是做人做事的大道。天道即人道,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五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播下了楹联文化复兴的种子。留连友道,报答诗恩。是为记。
精彩推荐Good Recommendation
联墨之星 联韵墨香,逐梦京华